曾有學者說,20世紀是抗生素的年代,21世紀將是益生菌的世紀。近年來益生菌已經有效地用于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,如各種原因的急慢性腹瀉、便秘、抗生素不良反應、菌群失調等,益生菌還逐漸用于其他系統疾病的治療,包括肥胖、高脂血癥、高血壓、脂肪肝、糖尿病等,給患者帶來了不少希望。然而,事物從來都是兩面的,益生菌也是如此,它也有“不安全”的那一面。
可能引發感染 由于益生菌對腸道上皮細胞有比較好的黏附能力,可能導致細菌易位,通俗地說就是“鵲占鳩巢”。芬蘭10年中,全國經血培養確診的菌血癥中,有66例是益生菌引起的,其中48例為乳酸桿菌引起的。有個別報告顯示,益生菌保健品可引起腸道炎癥,加重炎癥性腸病急性期的炎癥反應。
出現超敏反應 由于益生菌對免疫機制的調節有兩面性,長期使用益生菌會引起腸道(或全身)免疫系統的改變,尤其是對新生兒、個別免疫機能低下或有缺陷者(如艾滋病患者)更為不利。也有報告稱,益生菌會影響女性的正常妊娠。目前認為以上這些人群應用益生菌要特別慎重。
產生耐藥菌株 由于腸道菌群間,腸道菌群與致病菌之間存在耐藥基因的轉移,如果益生菌攜帶耐藥基因,向腸道內病原菌轉移,會使感染成為嚴峻問題,給治療帶來許多困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