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統計,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有1個人死于心臟性猝死。
心臟驟停是醫學領域最危急的情況之一,4~6分鐘內,若未得到及時救治,患者的大腦及其他重要器官將遭受不可逆的損害。因此,這段時間被稱為“黃金搶救時間”,現場急救對患者生存和腦復蘇至關重要。
面對他人突發心臟驟停,我們應當如何緊急應對?
心肺復蘇術是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主要手段,如遇有人突然倒地,判斷無呼吸、無意識后,應立即實施心肺復蘇術,抓住“黃金4分鐘”,搶救越及時,成功率越高。
第一步:評估環境
首先評估并確認施救現場的環境安全,判斷是否存在潛在危險,并采取相應的自身和患者安全保護與防護措施。
第二步:判斷患者意識
呼喊并拍打患者雙肩,觀察其是否有反應。
如果呼喊后患者沒有任何反應,則可判斷其處于無意識狀態。
第三步:評估呼吸或脈搏
檢查呼吸時,患者如果為俯臥位,應先將其翻轉為仰臥位。
判斷患者有無自主呼吸,觀察患者胸廓起伏,如果沒有明顯的胸廓起伏,則可判斷患者沒有自主呼吸,應立即啟動CPR(心肺復蘇)。
第四步:呼救并進行心肺復蘇
立即向周圍人求助,并指定一名人員撥打120、一名人員尋找AED。
第五步:進行心肺復蘇
心肺復蘇包括胸外按壓(C:Compression)、開放氣道(A:Airway)、人工呼吸(B:Breathing),其順序簡稱為“C-A-B”。
胸外按壓(Compression)
按壓位置:兩乳頭連線中點(胸骨中下段三分之一交界處)
兩乳頭連線中點(胸骨中下段三分之一交界處)
按壓手法:雙手掌重疊,手指交叉,掌根置于按壓點上。上身前傾,垂直向下按壓30次。
按壓頻率:每分鐘按壓100-120次。
按壓深度:胸骨下陷5-6cm。確保每次胸外按壓后,胸廓充分回彈
30次胸外按壓結束后,進行2次人工呼吸。
開放氣道(Airway)
首先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。
然后采用仰頭舉頦法開放氣道。將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額,用手掌小魚際(小手指側掌緣)用力向下壓額頭使頭部后仰,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攏放在下頦處,使下頜骨向上抬起。
人工呼吸(Breathing)
人工呼吸時捏住患者鼻孔,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巴,每次吹氣時間1秒,吹氣時用眼睛余光觀察胸廓,使患者胸廓明顯隆起。
以30:2(30次胸外按壓、2次人工呼吸)的比例循環進行,直至專業救援人員和設備趕到。
第六步:盡快使用AED(電除顫)
AED(自動體外除顫儀)到達搶救現場后盡早進行除顫。AED配合心肺復蘇術共同使用,可提高心臟驟停的搶救成功率。
AED的操作有四個步驟,“開、貼、插、放”。
(1)開:按下電源開關,開機后聽語音指令。
(2)貼:按AED機殼上的圖樣將電極片貼在患者身上正確的位置。
(3)插:將電極片插頭插入AED機身插口處。
(4)放:根據語音提示按下放電按鈕進行放電。
放電結束后,施救者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。如果分析不用除顫,則繼續心肺復蘇。
正確、有效且及時的心肺復蘇技術,為患者提高搶救成功率,挽救垂危的生命。
人人學急救,急救為人人
免責聲明:本文僅做健康科普,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,且不提供診療建議。如有相關疾病,請及時于正規醫院就診,謹遵醫囑。其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,我們將盡快刪除。
供稿:急診科/兒一科 編輯:宣傳辦
一審:金鵬 二審:蔡家平 三審:劉艷平
欄目:婦幼健康科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