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天氣逐漸變熱
水上活動成了不少人的首選
然而,在追求清涼與歡樂的同時
絕不能忽視安全問題
尤其是溺水這一隱患
希望廣大家長增強安全意識和監護意識
加強對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
下面這堂防溺水課程
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學習吧~
假期期間,家長一定要告誡孩子:
四不要
不要在沒有家長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;
不要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;
不要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的水源地游泳;
不要擅自下水施救。
如遇同伴溺水,孩子要記住
不要擅自下水施救;
要立即大聲呼救,并向周圍大人求救,同時撥打110或119報警;
尋找周圍可漂浮物,拋向溺水同伴,如救生圈、木板等;
不要手拉手施救,容易被拉下水導致連環溺水的悲劇,一定要向大人尋求幫助。
防溺水,家長需要做什么?
學生放假,安全意識不能“放假”。
家長需要加強對孩子的監管,準確掌握孩子的動向,做到“知去向、知同伴、知內容、知歸時”,嚴防溺水事故發生。
另外,關于溺水,請大家切勿相信這幾大誤區
游泳圈、充氣的水上玩具可以很好地保護孩子?
——錯!沒有任何設備可以代替成人監護。
充氣式塑料游泳圈并不是專業的漂浮裝備。當水流發生變化、未抓住游泳圈或者充氣游泳圈漏氣時,很可能釀成溺水事故。
孩子溺水時,一定會拼命拍水或大喊,能被及時發現?
——錯!很多溺水都是悄無聲息發生的,而且發生得非常迅速。溺水者的手臂忙著掙扎,很難伸出水面;鼻子、嘴巴時浮時沉,想呼救也很難發出聲音。
會游泳就不會溺水?
——錯!嗆水、抽筋、過度疲勞等都可能導致會游泳的人溺水。切勿以為會游泳就很安全。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的事故發生。
只要水面平靜,下水就不會有危險?
——實際上,水底情況很復雜。特別是水庫、池塘、河流等野外水域,暗流、暗礁、水草、溝壑等每一項都可能對人造成生命危險。
溺水只發生在野外?
——只要有水的地方,就有可能發生溺水。游泳池、家里的浴缸和水池等都是孩子溺水的“隱形殺手”,未成年人在水邊玩耍時,應時刻處于大人的視線范圍之內。
最好的預防是遠離危險水域牢記防溺水知識時刻提高警惕!
免責聲明:本文僅做健康科普,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,且不提供診療建議。如有相關疾病,請及時于正規醫院就診,謹遵醫囑。其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,我們將盡快刪除。
供稿:急診科 編輯:宣傳辦
一審:金鵬 二審:蔡家平 三審:劉艷平
欄目:婦幼健康科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