貧血是兒童時期常見的血液系統疾病之一,貧血不僅影響兒童體格生長,還影響孩子神經系統發育,甚至造成多系統損害。貧血有時候起病較為隱匿,等來院就診時已經是重度貧血。
下面分享我科近一年收治的幾名重度貧血患兒,讓我們來認識和了解貧血,做到防治早知道。
案例一
彭xx,女,4歲,因發熱3天來我院急診,體查:臉色蒼黃,瞼結膜蒼白,口唇粘膜及甲床蒼白,血常規血紅蛋白40g/ L,甲流抗原陽性。
診斷:重度貧血、流行性感冒(甲型),收入院。入院后彩超提示脾腫大。
骨髓細胞形態學示:增生明顯活躍。
貧血相關基因結果提示: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1型。
診斷: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。
予以抗感染、輸血治療,血紅蛋白上升至81g/L。
案例二
朱xx,男,2歲,因“發現面色蒼黃1年半”入院。
入院時查血紅蛋白41g/L,完善地貧基因診斷重型β地貧。
予以輸血治療后血紅蛋白升至100g/L,目前患兒已完成造血干細胞移植。
案例三
羅xx,女,13歲,因“發現面色蒼白、活動后頭暈半年余”入院。
入院時查血紅蛋白47g/L,鐵蛋白0.5ug/L。
骨髓細胞形態學示:成熟紅細胞呈中心淡染區擴大,鐵染色示缺鐵,診斷缺鐵性貧血。
予以輸血、補充鐵劑,加強營養,血紅蛋白上升至102g/L。
貧血的定義及血紅蛋白參考標準
貧血是指外周血中單位容積內的紅細胞數、血紅蛋白量或紅細胞比容低于正常。不同年齡段血紅蛋白正常參考值如下:
0~10天:正常參考值為145g/L;
1個月~3個月:存在生理性貧血期,正常參考值為90g/L;
4個月~6個月:正常參考值為100g/L;
6個月~6歲:正常參考值為110g/L;
6歲~14歲:血紅蛋白正常參考值接近成人,為120g/L。
此外,高原地區受海拔影響,為適應高原環境,海拔每升高一千米,血紅蛋白正常值上升約4%。
貧血的臨床表現
皮膚、粘膜蒼白為突出表現。此外,還可出現食欲減退、精神不振、注意力不集中、頭暈等。病程較長的患者可出現肝脾腫大、營養低下、體格發育遲緩等。
貧血的病因
01丨生成不足
1)造血物質缺乏:如缺鐵性貧血、巨幼細胞貧血。
2)骨髓造血功能障礙: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等。
02丨破壞過多
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、G-6-PD酶缺乏、地中海貧血等。
03丨丟失過多
包括急慢性失血所引起的貧血。
貧血的治療
積極尋找病因,根據不同的病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。兒童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,可采取以下治療:
01丨一般治療
保證充足的睡眠,避免感染,適當增加含鐵豐富的食物,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。
02丨補充鐵劑
鐵劑以兩餐之間口服為宜,部分兒童鐵劑味道難以接受,建議6個月以上兒童可將鐵劑與果汁一起服用。同時可以口服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。
需注意的是,當血紅蛋白值正常后需繼續補鐵兩個月左右,幫助患兒儲存足夠多的鐵元素。
03丨祛除病因
如飲食不當、偏食,應糾正不合理的飲食習慣,如有慢性失血性疾病,如腸道畸形、青春期異常子宮出血等,針對病因及時治療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做健康科普,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,且不提供診療建議。如有相關疾病,請及時于正規醫院就診,謹遵醫囑。其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,我們將盡快刪除。
供稿:急診/兒一科 劉暢 編輯:宣傳辦
一審:蔡家平 二審:劉艷平 三審:涂劍
欄目:婦幼健康科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