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來臨,氣溫逐漸降低,雨量減少,空氣濕度也相對下降,氣候趨于干燥。秋氣與肺相應,而秋季干燥的氣候極易損傷肺陰,進而引發口干咽燥、干咳少痰、皮膚干燥、便秘等癥狀,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咳中帶血的情況。因此,秋季養生重在防燥。
起居養生
秋季,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轉向收斂,人們的起居作息也應隨之做出相應調整。
《素問》中記載:“秋三月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。” 早臥是為了順應陰精的收藏,從而涵養 “收” 氣;早起則是為了順應陽氣的舒展,使得肺氣能夠得以舒展。
重點需注意三處不能受凍:
其一,腰部不能凍。腰部著涼后,容易致使寒邪侵犯腰腹部,進而引發腰腹部疼痛。
其二,腹部不能凍。腹部受涼會引起腹痛、腹瀉,長此以往,脾胃會受到損傷。
其三,后背部不能凍。后背受涼最易導致寒邪入侵肺部,從而引起感冒、發熱等癥狀。
飲食養生
秋屬肺金,酸味收斂補肺,辛味發散瀉肺。
所以,秋日宜收而不宜散。應盡量減少食用蔥、姜等辛味食物,適當多進食酸味清潤的食物。秋分時節的 “燥” 屬于涼燥,秋燥易損傷津液,引發咽喉、鼻腔、嘴唇干燥以及干咳、聲嘶、皮膚干裂、大便燥結等癥狀。
此時,宜多選用甘寒滋潤的物品,如白蘿卜、百合、銀耳、淮山、蓮藕、芝麻、鴨肉等,它們能夠起到滋陰潤肺、養陰生津的作用。
養生湯推薦
1.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
木瓜750克、花生米100克、生魚1條(約450~500克)、豬踭肉300克、粟米2個、紅棗5枚、生姜3片。
2.青蘿卜陳皮煲鴨湯
青蘿卜600克、陳皮1/4個、老鴨1只(約600克)、生姜2~3片。
3.玉竹百合豬瘦肉湯
玉竹30克、百合30克、豬瘦肉300克、生姜2~3片。
運動養生
秋季養生,重在 “收”。
在運動方面,宜選擇輕松平緩、活動量較小的項目,例如步行、打太極拳、騎自行車、跳舞等。這樣可以防止出汗過多,避免陽氣耗損。
切不可大汗淋漓,因為一旦如此,寒氣就容易通過毛孔進入人體,從而引發疾病。
情志養生
在情志調養方面,最為主要的是培養樂觀的情緒,保持神志的安寧。可以多開展輕松平緩的體育運動,從而讓憂郁、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于無形。
”一分秋意一分涼,野外繁露披衣裳“
秋分時節
大家一定要注重身體健康哦
免責聲明:本文僅做健康科普,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,且不提供診療建議。如有相關疾病,請及時于正規醫院就診,謹遵醫囑。其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,我們將盡快刪除。
供稿:中醫科 黃友佳 編輯:宣傳辦
一審:楊君、黃友佳 二審:劉艷平 三審:涂劍
欄目:婦幼健康科普